[导读]708090三个不同年代的人,三个不同的时代的买房故事,见证着淮南房子一个变化的历史 腾讯房产房产淮南站讯 三个不同年代的人,三个不同的买房故事,三个时代的婚房有着天壤之别却都是只是为了一个爱的小窝。张晓跟我说着他自己他父亲和叔叔三个不同时代人的买房故事。 70后 张建军 张建军70后是张晓的父亲,老张出生与1970年,读完初中的他就辍学了,1985年参加工作,那时刚工作的他在矿区为人往车上装煤,一个月下来能赚到60元左右。1990年老张与妻子结婚,那时候的婚房就是与父母所住的院子盖出来的一个小单间,没有像现在结婚的那么多要求,即使盖出来的一个小单间对于那时的老张的来说也是一个温暖的小窝。张晓告诉我“父亲对他说过那时并没有买房这个概念,最多也就是自己盖房子,能有个小单间就不错了。” 80后张建迁 张建迁是张晓的叔叔也是父亲那一辈家里最小的兄弟。1981年出生,因为是父亲那一辈最小的兄弟,所以兄弟姐妹对他都很照顾。由于自己的努力张迁考上了本市的师范大学,后来在西部某学校做了老师,工作后不久与同校老师结婚,因为是校企职工所以花了很少一部分钱就买了学校为老师们建造的家属楼,这也是他的婚房。那个时候“房价上涨”这个名词开始出现,至今张迁和妻子还生活在学校的家属楼内,虽然房子不大,但是他也没有现在“还贷”的压力。 90后张晓 今年的张晓24岁,大学毕业一年,工资不高,在淮南一个老牌国企重工企业做职工。最近希望在淮南买套将来结婚的婚房。“现在不像以前,男孩子没房拿什么结婚”这是张晓的原话。因为在经开区工作,所以张晓想把家也安在那里。与家人商量后由家人付首付他来还房贷准备年前把房子定下来。用他自己话说他即将成为房奴了。“虽然淮南房价跟其他城市相比相对便宜,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说买套房还是特别困难”张晓很认真的说着。三个不同年代的人三个不同的婚房展现的是淮南房子一个变化的历史。 >相关阅读: 抵押贷款 m.jhddh.com |